印章的起源与称谓

印章的起源与称谓

  (一)印章的起源

  印章源于实用记号,是人类文明发展初期,为了适应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物质生产的不断丰富,人类便产生了归属观念,由此发明了用记号来标志物质产品的归属权,即用一种类似于图形的硬器物在自己制造的产品上按压固定形状的记号。此时,一种无文学色彩的原始印章诞生了。我国的印章起源,可追溯到氏族社会的晚期,汉《春秋运斗枢》云:“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者,文曰天王符”。物质生产的逐渐丰富,人际交往的逐渐增加,私有制社会的逐渐形成,印章的功能又延伸到作为相互取信的一种凭证,如《后汉书·祭祀志》中“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以检奸萌”,便说明了这一点。这些虽然在可信程度上值得怀疑,但由于社会尔虞我诈的逐渐兴起,以印来制约,也是不无道理的。

  目前,我们能见到我国最早的印章实物,是从河南安阳出土,于省吾在《双剑簃古器物录》中著录的三方商代铜(见图2—1)和一块盖于陶器内壁,形似印文“从”字的殷墟残片(见图2—2)。

  从这三方铜的图形来看,文字近似于甲骨文和金文,很可能是部落首领的图腾印(族徽)一类的东西。殷墟残陶印记,是发现最早使用印记的方法,由此而发展成为后来印章泥封的使用形式。

  (二)印章的称谓

   ”字,此字刚诞生的原始印章称作何物,尚无考证。但在甲骨文中已有“”上部作“爪”,即手形,下部从人的跪形,像是用手压住下面的人一样,同秦小篆“印”字相似。罗振玉解释为“抑”字,抑的意思为压抑。印章的使用必须向下按才能留下痕迹。最初使用的族徽、标记,即是压印在制造金属器、陶器的泥范之上的,“印章”的称谓也许就是从“抑”的方法而得名。

  先秦的印章称作“”,从金、从尔,金是印章的材料(古称铜为金),尔是印章的称呼,与抑的古音同韵,“”字为后来“玺”的古写体。在同时代的印章中,字的写法还有多种,如:尔等,说明当时的印章除用金属外,还有用陶土、玉石等材料制作的。

  进入秦代,臣民的印章称作“印”,唯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因为玉的质地是最美丽最贵的,只有皇帝方能使用这种材料。所以到了秦代,由于使用材料的不同,在称谓上又创造了从尔、从玉的 “玺”字来。

  到了汉代,称谓中又增加了“章”的叫法,即将军用印称作章,或称印章,其余与秦代叫法基本相同。

  唐、宋以后,印章的称谓就更多了。武后嫌玺音同死,即改为“宝”;另外,在私印中,如印记、印信、朱记、合同、图书、图章、信、押、符、契等叫法,多种多样。